读书分享|看见是一种心流涌动的幸福
关于《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的分享稿十天前已完成,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触,感觉自己的分享内容太过浅显,大家读后的感悟一定比我多,比我好。于是撕掉了三千多字的分享稿,遵循内心的涌动,重新来过!因为这一个多月来的读书分享,真的获益多多。刘娇的《接纳力》给大家开了个好头,帮大家去除了心中的恐惧,原来分享可以这么棒,同时也给予伙伴们不小的动力,因为我们是一群有着相同喜好的人,一起做着相同喜好的事,大家都在陆续实力登场!也是从这一刻起,我开始构思自己的分享。
建辉坚持自己的想法克服诸多困难,真切的分享了自己《养育男孩》的成长心路,有如日常聊天般亲切,句句共鸣字字戳心。刘娇用自己的亲历告诉我们接纳、共情、不给孩子筑台是一种勇气,一种率真,更是一种充满艺术的爱,同时也是解绑孩子,归还自由和权利的最好方式。这些何尝不是一种看见呢?养育实则也是孕育我们自己的过程,我们也需要被看见。养育的关键是亲子间的依恋关系。父母自身的改变是养育践行的开始,也是孩子被看见的开始,更是我们看见自己的开始。
谁说哲学就一定是枯燥烧脑的,坤哥的正经哲学书让人听得喜笑颜开!
彩霞的《强风吹拂》重塑了我对跑步的体悟与感知,她每天清晨为伙伴们读书,我们在她的滋润下一点一点的变强。
18年大趴上被皮皮虾吸引后直接公众号圈粉,心里一直在想,怎么样的妈妈才能养育出如此灵性的孩子呢?有幸听了姚蕾的分享,孩子不仅形似,神更似!我们跟着虾妈妈一起游海吧!养育孩子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不但要持续学习,还得反观自己。放松,接纳不完美的同时降低并释放压力。认清本质,知己知彼。孩子反抗是为了争取控制权还是本能反应呢?家长面对反抗是愤怒还是平静呢?平等尊重,换位思考,如何听、说,我们可以从孩子的敏感和智慧里能学到很多。对孩子说话是控制,要求孩子顺从,上自己在思考。和孩子说话是尊重,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思考,一起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平等与尊重。对话和说话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每一个人都会在意感受,所以引发对抗的不是语音本身,而是语气。
如果把孩子比做风筝,我们就是追风筝的人。有的时候命运真的会和自己绕个大弯,越珍惜的越会失去,放开手,敞开心,沐浴千阳,生命绚烂。振兴不仅是追风筝的人,还是千阳一般的温情男子,他拍出了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
面对高高在上的理想和世俗的生活,我们应该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还是为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人应该被梦想照亮,还是被金钱照亮?人生如梦,不想谋生,只想枕着月亮生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自然与社会的反差,赤裸裸的展露了人性的枷锁。崔静在疫情恐惧中读了这部小说,重病之后的崔静更加重视追求生命的宽度,追求后半生的精彩,无法解决六便士,还会回去追求月亮吗?掩卷深思,多次叩问自己的内心后,她选择脚踏实地,胸怀梦想,心怀明月,手握六便士,勇猛精进的生活。
《真正的修行》是放下执念、妄念、控制,信任就是存在本身的显化。修行之前,没有觉知,会和自己断开连接,当自己从外寻转为内求,开始感应自己时,所有的平和与宁静都是自己给的,红艳修行在路上如实说。
小燕的义工行动~临终关怀实属大爱!从伟人的亲历中寻找育儿标准,真的是思维认识的一大突破。深挖光芒下的家庭教育本质,勇气可嘉,胆识过人啊!原来孩子们心中崇敬的毛爷爷也如他们一般充满童真!只要愿意深入思考,一定会有不同的领悟。
《窗边的小豆豆》一本耳熟能详的书,面对退学,咱们能像燕平、像豆豆妈一样如此淡定吗?淘气行为怪异的豆豆遇到不一样的校长,颠三倒四的聊了四小时,这是真正的聆听和尊重。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在遵循成长规律,不断鼓励中有缺陷的孩子也能成为全能冠军。
王鹏分享的《城南旧事》讲述了英子7-13岁在北京城南的成长经历,从1960年至今,温暖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人。以纯净的心去看世界,唤起对童真的渴望。我们不是因得到爱而感到幸福,是因为付出爱,为真心付出而感到幸福和快乐。没有谁的青春不迷茫,最好的药引子就是父母的理解、包容和等待。言在其外,爱在其中。温暖有爱的家给予孩子底气。简单的心境就会有美好的心愿。
海红分享《孩子成长,从放手开始》之前,我刚好和儿子在手机换屏上产生了分歧,各执己见。分享完毕后,我拿上孩子的手机就出门了,尽管那时已经九点过。等我一个半小时后回到家,老公问我怎么突然又去换屏了?我说咱们忽略了儿子的感受,儿子提出的换屏是从他实际的需求出发,咱们建议换个新款手机,让不打游戏的他多了解一下电子产品和他内心的诉求不契合,甚至会成为他负担,所以选择尊重他,这才是真正的信任。孩子天生就是圣人,从老山参到胡萝卜,父母是因,孩子是果。
早平是真正的主播,稿在心中,娓娓道来。《夏山学校》是一所流浪学校,是交不起学费的孩子的乐园,孩子们在工具房里畅玩,固型思维的活动开展模式被孩子们否决,尼尔午休的嗜好被孩子们一次次的打破后,和孩子们一起重新制定夏山学校的新规则:在不影响别人休息的前提下,可以开心玩耍。
每天如陀螺般旋转的我们,快来和巧灵一起《思考,快与慢》吧!感性细节掌控理性大局。有兴趣,引起好奇,就是好的开端。锚定效应下,思考一触即发。用后见之明接纳孩子,感知两个自我,经验自我(真实体验),记忆自我,你更喜欢哪一个呢?真实如我!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实质是推卸责任。找借口不如诚恳地说“不知道”,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执行,不找任何借口。精进的人生,没有任何借口。红英,感同身受,极力推荐!
《爱暴力》是亲子教育的重头戏,每天都在倾情上演。无条件的爱才是真爱,凡是带有条件的爱都是暴力爱,暴力爱不仅会让孩子窒息,也会让自己窒息。父母倾其所有用自己的梦想爱孩子,孩子是不会快乐的,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这只是在用父母的生活方式绑架他。刘懿现身说法:脱离共生关系,承担责任,勇于做自己!
好奇心观察力难能可贵,孩子蜷缩在父母营造的舒适圈里远离责任;走在父母身后看到的只有背影,走在父母前面看到的却是整个世界。和俊英一起走在《小拉撒路》上。
疲劳是一种大脑感受,身体疲惫会以多种形式体现,解决身体的关键是大脑。除了正念呼吸,运动改造大脑,我们需要《高效休息》!李开复的《向死而生》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医把身体健康,无病无痛的人称为“平人”。健康状态保持平衡,可以平安度日,那是“平人”;健康失衡,平顺的日子开始要起风波了,生死未卜,前路茫茫,那就是病人。冬梅帮助我们学做平人。
李雪的心历路程让我们感知一个没有爱的能力的母亲带给孩子的痛苦。从婴儿期开始,父母的无意识行为带给孩子无尽的伤害,而李雪由这种特殊的经历得到了不一样的智慧,不但震撼人心,而且有疗愈的效果,因为每个字都是她勇敢成长的见证。《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是一种也会痛,也会上瘾的感觉。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看见是疗愈的开始,看见是真正的爱。睁眼的全盲让共振默默离开。感谢琳琳的推荐。
身体与心灵相互依存,情感存在于内,身体和心灵有着不同的卡点。原来腿与脚是心灵的支持,脚踝和膝盖是轻松感的关键,怪不得跑步身心灵都舒服呢!菊群的《身心合一》告诉我们身体各个部位和心的对应和连接。
面对被讨厌是一种的勇气,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一切快乐都是人际关系的快乐。困扰的自卑感是主观性解释而非客观性事实。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和别人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看似像线一样的人生其实也是点的连续。王媛提示你,孩子的问题行为有五个阶段:称赞的要求、引起关注、权利争斗、复仇、证明无能,这一切源于一个目的~“归属感”,即确保自己在共同体中的特别地位。
晓薇的分享带我重拾记忆,塔拉的艰辛成长让我觉得生命真的有太多的不可思议。压抑闭塞的家庭环境对塔拉的伤害和影响是从内而外,由表及里的。教育激发了塔拉的无限可能,让她像鸟飞往她的山,改变了她的生命。教育确实是一个解放心灵,自我发现的过程。
一双适合跑步的鞋,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之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怎么也坚持不了。不喜欢的事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就算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为了避免人生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慧珍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温馨提示大家:记得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哦!
凡间没有无籽西瓜。人要静下来,人心要向善,做好自己的角色,人人都是佛,人人都能成佛。张班坚持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补课,给孩子减压、学会放手,看重孩子的后劲儿和创造力 。抱团取暖,相互赋能的成长环境,懂教育的妈妈来营造。
海英姐动能跑马拉松,静能写得一手好字,一直走在精进修行的路上,《书法菩提》,感谢有你!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最高形式。学会宽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允许自己生命绽放的那一刻就是在爱自己!经常和自己对话,听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莉姐说:拒绝《非暴力沟通》,杜绝语言暴力,从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开始,从真实的赞扬动机开始。听书真不如读书。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问题、青春期问题困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父母,彭津和琳英的不约而同带给我们多视角的正向引导和思考。温暖的琳英不仅拍照水平高,早餐更赞,爱自己从爱生活开始!彭津是一位享受高质量陪伴,懂得聆听,给予孩子空间,正向引导的智慧妈妈!
万历十五年是无关紧要的1587年,记录了明王朝的衰落以及官僚阶层的运作方式,是失败的总记录。受太史公司马迁的影响,作者黄仁宇先生满脑都是传奇性的希望和想法,还有过中国远征军的经历。书中六位不同的人物:万历皇帝、大学士申时行、首辅张居正、模范官僚海瑞、抗倭英雄戚继光、哲学家李贽,带我们从各个角度走进万历十五年。皇帝看似如此富贵、天下第一,称孤道寡,实际上的生活有悖于常情,没有幸福可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史可以明德明志明理明辨,中华民族的历史犹如瑰宝,且博大精深,真的非常非常值得深度探究。
百岁老人的经历是生命酿造出来的原浆,温暖、真切。和月瑛一起《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只有行动才会打消不安,困难原来是化了妆的祝福。爱的反义词是不关心,而不是恨。最难搞懂的是自己,需要一辈子去发现。能为别人花时间的人就是伟人。使命,就是如何使用自己的生命。疾病是内醒的机会,生病原来是缺爱的表现。请勿以深爱对方的名义口不择言地对待家人。读着读着,自己变化了;走着走着,爱人变化了;坚持走下去,家庭变化了,孩子成长的土壤也改良了。
心存感激感谢,生活中欢喜不断,让生命存在于我们可以支配的时间里。关注现实存在,将危险改变成机会,不拖延,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说面对死亡的焦虑是丧失自己,把焦虑变成恐惧的推手是自己,尝试用多种方式对待焦虑,邹华可以独立自主,实现潜能,你也同样可以。
家庭教育中《品格的力量》无可替代,因为所有的经历都会写在孩子的身体里。人生是长跑,父母要为孩子不断储存心灵的自信,放松、温暖的家永远都是心灵的港湾。申卉的女儿志茹五年级时说她的梦想就是要快乐,因为研究而快乐,因为写作而快乐,别人因为看了她的文字而快乐,或者是她的文字引起了别人的思考,改变了本来不好的存在,这些都使她快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才是她的梦想。孩子心灵的富足平和,饱满的热情感染着我们,这就是创造幸福的能力啊!非认知能力的培养过于看重成绩,使得品格培养在学习中竟然变得微不足道,真是有些本末倒置的哗众取宠。品格不仅是一种可以引发自驱的力量,品格可以塑造、培养的,是父母正向引导的最佳载体。
莉辉诠释听是十目一心,耳听为王,用眼观对方,用心感知对方,聆听是一种美德。放下心中的屏障,能听见不同的声音,心沉静,便没有了噪音。《生命之书》是一本让心平静,让脚步慢下来,让自己慢慢丰盈,沁润生命的书。
一宁极力推荐怡洁分享《苏菲的世界》,哲学位于神学和科学之间,无对错,无真实与不真实、无有用或无用。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听高能伙伴从不一样的视角讲述哲学。自然、流畅,一切都刚刚好。心随之一动,很想探寻一下苏菲的世界。
母亲对父亲的真爱让灵魂有所归一。父亲偏瘫后倔强的与命运抗争,在台风中行走,经历死过一次的感觉。灵魂顷刻变成成长的一面镜子。大城市的孤独、悲伤和更多可能,小乡镇的落后、祥和与真切。两个阿小,不同的脚走不同的路。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由《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若醒着,终将闪光,彼此照亮。
规矩和规则是否有区别?春燕理解的是规矩包含规则。她坚持陪伴儿子家务、运动、早睡早起一年多,儿子改变很多。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最好的爱是有规矩的爱,但不是有条件的爱。情商培养从小开始,理性的爱和本质的爱不同,需要持续学习,一起经历爱的成长,融合规矩和爱。
颖儿直面自己的伪信任,伪放手分享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率真坦诚。假期弯道超车,意愿虽好,但传递焦虑,表现的是伪关心。
把孩子越抓得紧,被孩子推得越远。很多时候自己真心沟通,迎面而来的却是孩子的冰冷状态。和孩子杠下去的结果是两败俱伤,索性先保存自己,自己干自己的事,真放手不管,孩子自己就开始安排了,效率也高,心之间的壁垒也慢慢消除了。突然发现远离挑剔,换一种眼光看孩子,孩子好优秀,好阳光,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唠叨的妈妈,会让原本孩子自己想做的事变味,继而引发对抗。因为家长就像遥控器,让孩子感受很不好。感谢一起战斗的同学,三阶内心拒绝四点半起床,心里打退堂鼓,但和自己的五年计划相比,不算什么。尝试过了,挺好。
银河帝国是一场打破边界的探险之旅,1951-1988,跨度大,是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大胆展望,不仅有诸葛亮一般的神预测,而且引发更多思考,善意的东西都是有害的吗?这套书让自己打开格局、感受大爱,经历思想实验,和儿子多了很多的交流话题,对于青春期的家长是个宝贵的机会。让自己告别伪了解、伪改变,真正的放开自己。
看见是一种幸福,因为你能触摸美好;
看见是一种感知,不要眼,只要心;
看见是一种自省,你可以觉知自己;
看见是一种换位,你可以体会他人;
看见是一种心境,心流涌动的幸福。
二班二组 谢静2020.5.14
1.《道德经》
如果说中国真的有千古奇书,且只有一本的话,那绝对是《道德经》。在西方,《道德经》的发行仅次于《圣经》。但作为中国人,我们对这本书,对老子的思想智慧了解的太少了。没中华文化的复兴,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会成为空话,现在,是时候精读《道德经》了。
2.《大趋势——中国的下一步》
从政治改革、经济建设,到社会重建和国际关系,从改革开放、反腐倡廉,到“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从中美关系、大国外交,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书的亮点不仅在于系统和深度,更是独具理性的论证解析和让你阅读上瘾的流畅语言。
3.《第七感》
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科技时代,人类目前步入了乌卡时代——变幻莫测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满着不确定和易变性,不仅复杂,而且模糊,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有超强的感知力,尤其是对相互连接世界的感知力。这个感知力,就是本书作者雷默所说的第七感。
4.《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专家说,哲学是一切学科的起始,也是一切学科的归宿。这个解读,有点玄幻,也有点严肃。有人说,学会了哲学,就能认清了自己和世界,我觉得有点功利。学哲学就是学哲学,到底干什么,有什么用,我好像真的没有想太多,我也一直在探索。
5.《千年文明史》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本想推荐《世界文明史》的,但书太厚了,怕吓着大家。
薄,不代表质量不高。仅仅浏览到目录文字,连书内的具体内容都还没有顾得上看的时候,我就被强烈吸引。从46亿年前到21世纪,从石斧、谋杀、文字、流行乐到宗教、科技,作者用非凡的笔触引领我们重新认知人类的思维、审美和梦想。
6.《贫穷的本质》
这是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印度)和埃斯特.迪弗洛(法)根据20年研究成果写出的作品。语言有点艰涩,但真正读懂,受益非凡。
贫穷,不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思维和信念的局限,更是精神的荒芜。很多人对贫穷的理解是片面的,浅薄的,此书读完,尤其从那些“穷人“的饮食、医疗、教育等表象背后,我们能洞察穷人思维和信念底层的逻辑,更能了解”他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认知升级,当下你不得不读的10本书
7.《学习的本质》
所谓高手,就是能透过表象直切本质,并能从本质出发迅速找到规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安德烈.焦尔当在《学习的本质》这本书中,用最简洁了当的语言剖析学习的本质。父母、老师和一切想学习,尤其是想高效学习的人都值得阅读此书。书不厚,适合精读。这本书,在两年内读了至少三遍。
8.《量子宇宙》
这本书原有的一句话推荐语是这样的,“这是一本连门外汉都能读懂的世界科学名著“。本想请敖哥为本书写个推荐的,敖哥说,真正想读这本书的人不用推荐。再说,你推荐了也未必有用。说实话,我也不知如何推荐,从敖哥的思维和语言上,我想类似的书给了他非凡的启发。
9.《西藏 不止旅行》
这些年,我不知去了多少次西藏,每年带着DE大小伙伴们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走进林芝的世外桃源、接受雪山圣湖的洗礼、跟着叩拜者一起仰望着冈仁波齐的庄严……
在我心中西藏早已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力量的存在。读周硚先生这本书,仿佛把内心蕴藏已久的对西藏的情感都唤醒了,史诗般的画卷展开,饱满的情感力透纸背,既有藏地的历史钩沉、绚烂色彩,也有藏人的生活百态、朴素真诚,难得有一本书把西藏人文历史表达地这么贴切。
我是一个把行走当成修行的人,而本书的献词正好也打动我——旅行,即修行。都是向着心的远游。
一本可以文字直抵心灵的作品,特别适合DE人。五星推荐。
10.《让心入静》
喧嚣中能让心入静,那是怎样的境界?
有人说很难,有人说那是痴心妄想,我认为持这些观点的人是不了解生命,更不了解心。心入静,不仅是一种生命状态,更是一种修行。10年来,不管是我个人生活,生命,还是DE的诞生与成长,无时无刻不受这本书的作者——克里希那穆提思想的影响。
我认为,理解了克的思想,就如同洞察了生命的本质,其他如教育、幸福、两性关系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本《让心入静》,我读了又读,记不清事实上读多少遍。五星难度。
11.《思考,快与慢》
“如果用10年的时间你能读懂这本书,就算你是高人。“我的北大老师谈到这本书时如是说。听后,我恍然想到了什么?这本书我好像读过啊,但又什么都不记得了。可能就像老师说的一样,我是真的没有读懂。否则,怎么一点没有印象呢?
于是,在4年前去往美国阿拉斯加考察的路上,我用了15天又读了一遍此书,虽有触动,但还是感觉未能真正进入。
这又是一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作品,这本书不仅颠覆我对思考的认知,更颠覆我对读书的认知。
12.《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
如果我必须在人世间有一个权威需要崇拜的话,那一定是任正非。因为,他亲手缔造了华为。如果不是在这一年美国举全国之力并联合众多小弟打压华为,可能华为还不会被世人这么广泛地知晓。
1999年,因工作关系我第一次造访华为,从那时起,学文科的我,开始对通讯技术,电信运营设备开始有了兴趣,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我认为,任总是一位有强烈危机意识的,低调务实且坚韧的“野心家”。
这么多年,华为经历了无数坑、无数坎,但都过去了。这一次,华为能否顶住美国和西方社会的联合打压?从这本书,多少能找到点答案。
今天的华为,其实已经不是一个企业,更是一种信仰。企业会倒下,但信仰会长久流传。田涛、吴春波合作出版的这本书,已经更新了多个版本,我也几乎都读过。不管你是不是研究经济或管理的,也不管你是成人还是青少年,其实,这本书都值得一读,华为更值得关注。